2020~2021年度(第二批)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(也稱“李春獎”)評選結果日前正式公布,全國共31項公路工程獲獎。由鐵四院橋梁院、交通院設計的珠海市金港路橫琴北段(橫琴二橋)工程捧回“李春獎”。
橫琴二橋似一把豎琴,暗合橫琴地名
“李春獎”得名于隋朝設計建造趙州橋的著名工匠李春,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與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聯合設立,是與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、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(國家優質工程)、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齊名的中國公路行業最高質量獎。
2015年年底通車的橫琴二橋全長6.81公里,全線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,設計行車時速為100公里,共設北引橋、紅東互通立交、跨馬騮洲水道主橋、南引橋、橫琴互通立交五部分。其中,跨馬騮洲水道主橋為雙拱肋鋼桁拱橋,建設時是國內橋面最寬的公路鋼桁拱橋。
該橋打通橫琴新區對外交通瓶頸,銜接廣珠高速公路、港珠澳大橋。作為珠海交通主動脈,珠海市對景觀設計要求高,方案招標時,明確提出此橋要成為地標。
業主對美學和結構形式的高度重視“倒逼”設計,橋梁院設計負責人瞿國釗和團隊一下端出了鋼桁拱、鋼箱拱等4種方案,一橋一景,每一種橋式都深入論證和精心推算。最終力推的雙拱肋鋼桁拱橋型主橋方案,像豎琴橫臥水面,與橫琴地名暗合,銀白色的拱肋遠看又如低飛海鳥,寓示著珠海的勃勃生機。
2015年3月,珠海橫琴二橋主拱合龍
2011年9月,秦順全院士等國內頂尖鋼橋專家組成的專家組,會審鐵四院初步設計方案,對橋梁跨徑達400米、吊桿如琴弦,拱肋如琴弓的獨創方案一致給予好評。
橫琴二橋為市政項目,業主對精細化設計要求高。交通院作為總體牽頭單位,從項目功能、沿線用地情況和綜合景觀效果等入手,對項目方案深入細致分析比較,對各細節部位考慮周全。
為實現橋梁綜合景觀效果,引橋采用超大懸臂展翅形預應力混凝土寬箱梁結構,既滿足了橋下通行空間需求,又彰顯了橋梁建筑藝術美感。項目設計過程中,結合相關技術手段,對大懸臂展翅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寬箱梁受力特性、橫向應力分析、抗裂及性能評估等進行了研究,確保結構安全耐久。
建設過程中,鐵四院聯合相關單位,通過本橋對大跨度鋼桁拱的空間結構分析、關鍵構造及抗風、抗震、極限承載力、防腐及施工工藝等設計、施工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,為大跨度鋼桁拱橋在國內的應用提供工程經驗和理論指導,推動了大跨度鋼桁拱橋的發展。
夜幕下的橫琴二橋